2014年9月9日 星期二
当前位置:首页 > 提案工作 > 提案公开
关于成华区发展未来产业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5-01-08

提案者:冯延沁

未来产业作为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开辟新赛道的关键力量,代表了科技和产业长期发展方向,具有高附加值、高成长性、高带动性属性,带有巨大的增长潜能,有利于催生新兴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中之重,能够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一、基本情况当前,未来产业正处于孕育萌发或产业化初期的“幼小”阶段,全国未来产业培育发展正处在迎变局、开新局的关键时点,成华在未来产业多个领域具有一定的基础和技术积累,有条件在未来产业培育发展上抢占先机。成华交通区位条件优越,拥有成都东站和北站“双枢纽”,是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的重要节点,也是成渝双城相向发展的重要端口,地理区位优势突出。科技创新资源优势突出,拥有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40余所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引育院士级顶尖人才14名、国家和省市区级重大人才计划专家350名,累计聚集人才总量超40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日益凸显,拥有高新技术企业560家、瞪羚企业8家,2023年“四上”企业研发投入达到37.97亿元。创新生态不断完善,组建首期20亿元的产业发展母基金,拥有检验检测科技园等产业服务平台,市级以上载体达到9家;拥有理工大学科技园、环电子科大知识经济圈等发展载体,龙潭机器人产业园工业用地在五城区最多,东广人工智能谷产业园、联东U谷·成都新经济园和金地威新科创产业园等高标准产业载体加快呈现,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人形机器人、卫星互联网、数字诊疗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拥有卡诺普自动化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成都机器人创新中心、航天科工通信技术研究院等服务平台,成焊宝玛、赛英科技、鹏瑞利、千里倍益康等多家龙头企业,在上游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和中游本体制造环节、下游卫星运营服务环节尤其是卫星通信服务领域,数字诊疗产业中游运营服务和下游应用环节产业基础较好。

二、存在问题近年来,虽然成华区经济总量持续攀升,发展能级不断提升,但同时也面临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考验,传统产业发展模式逐渐显露疲态、增长动力不足、创新能力有限,新兴产业虽初现端倪,但尚未形成规模优势和引领效应,产业生态尚不完善。因此,培育未来产业是成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重塑区域经济增长新引擎的关键,应集中各种优势资源,瞄准前沿科技,把握未来产业发展主动权,加快布局未来产业,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下好未来产业发展“先手棋”,将未来产业培育成为成华新质生产力,走出转型新路径,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新旧动能转换、质量效率提升。

三、成华区培育未来产业的建议

1.以园区建设为重点夯实未来产业发展承载。依托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优势资源,深化策划规划,统筹布局建设一批以细分领域为导向的未来产业孵化加速园。高起点构建政府高效引导、平台公司精准发力、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的柔性运营管理体系,强化未来产业孵化加速园专业化运作能力。

2.以内培外引为抓手壮大未来产业发展主体。围绕人形机器人、卫星互联网、数字诊疗等未来产业细分赛道,着力培育引进一批带动作用强的龙头链主企业。绘制人形机器人、卫星互联网、数字诊疗等未来产业细分赛道产业链图谱,创新资本招商、场景招商、科技招商等高质量招商新模式,抓实抓细补链、延链、强链,打造专业化产业链配套集群。

3.以科技突破为动力点燃未来产业发展爆点。重点补齐技术验证、中试熟化、技术服务等成果转化薄弱环节,持续孵化熟化未来产业所需的关键核心技术;把握未来产业“四链”融合趋势特征,充分发挥资金链和人才链支撑作用,构建孕育未来产业成长的全链条全要素创新生态。

4.以场景营造为牵引加速未来产业发展进程。围绕人形机器人、卫星互联网、数字诊疗等未来产业细分赛道,面向生产、生活加快打造多元化应用场景体系。创新场景“政府+市场”协同供给方式,推动各类创新主体开放应用场景,加大真实应用测试空间开放力度,推进未来技术的有效验证和应用,加速未来产业产业化、商业化进程。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都市成华区委员会 承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都市成华区委员会办公室
建设与维护:成都国翔科技有限公司 主编信箱:webmaster@chenghua.gov.cn
蜀ICP备2022012049号-1   我为政府网站找错